吳奕德
過去我一直是一個快樂的櫃姐,在百貨公司待了16年的時間,每天的生活都被這一份百貨公司的「櫃姐」所綁住,許多的夢想也都因為「工作」的時間而沒有辦法實現,因緣際會之下我遇見了「瑜珈」,當時那一股強烈到無法抵擋我一定要成為「瑜珈師」的決心 ,讓我決定一邊工作一邊往成為「瑜珈師」的夢想前進,最後,我離開了自認為是「快樂櫃姐」的工作。
經過了1-2年的學習,我終於當上了「瑜珈師」,也同時為了推廣「瑜珈」而開了一家「服飾店」。開店其實一直都「不是我喜歡」的事情,但是,在當時我必須做這件事,於是,我也認真、很努力的要把開店的事情做好,但是.......有時候不是認真、努力就可以完成夢想,當我開始體悟到「夢想」跟「現實」之間的差距時,也正在思考下一步應該怎麼做的時後.......我遇見了「多特瑞」。
可以健康、快樂、自由、做自己想做的事,居然在多特瑞都可以實現了,「分享」是我過去很樂意去做的事情,只要是我遇到的任何好東西,都會迫不及待的分享給我身邊的親朋好友,遇到多特瑞的時候更是如此。當我看見身邊的親朋好友,也因為開始使用多特瑞的產品,生活、健康、心情都得到適度的改善,這是一件令我相當開心、也感到很欣慰的事情。也因為這樣,促使我開始想要把自己「定位」成為一個「健康的倡導者」。如果當時的我沒有決定改變,也就沒有現在的自己。
何沁瑜
記得在多特瑞,大約是在第四年的時候,我處在一個上不上、下不下的位置,生活也面臨了考驗,要轉為兼職或是繼續專職,讓當時的我掙扎不已。
後來,這句話「你成功的地方,就是你現在的位置。」,讓我想通了一件事,與其要花時間重新學習新的技能,不如花一樣的時間,加倍努力在原本會的技能上。
而當時最困擾的是,我無法放下那顆「有目的」的心,那時剛好接觸「血糖平衡餐」,因為沒有利益關係,於是我把「被動式分享」與「因無所住而生其心」的概念,試著運用在這上面,細細體會其中的奧妙之處,結果卻深深的感動了我,也因此打開了我的心結,學會了放下與放鬆,此後面對所有的聚會,我變得更自在、坦然,更懂得無私付出我的所有,而這些我所種下的種子,漸漸開始發芽,為我帶來我所祈求的收入,也平衡了我的生活,甚至更好。
當時,如果我的選擇是轉為兼職,那注意力一定會跟著分散,成功可能就離我更遙遠了,所以當我們選擇好未來該走的路,就不要輕易的動搖,因為滾石不生苔,自己沒有改變,走到哪裡,問題依然也不會改變,因為問題往往是在於自己身上,而不是事物上。
謝佳玲
過去的我知道,一個不會游泳的人,不會因為換了一個泳池,而變成會游泳;第一次婚姻不幸福的人,不會因為離婚就遇見良人;第一個孩子教不好的媽媽,不會因為再生一個,就會生出乖寶寶。什麼樣的人,遇見什麼樣的朋友,成就什麼樣的事情,是一定的。也就是說,現在的生活模式,絕對是在自己的價值觀下,所做的無數選擇後成就的結果。所以我知道一個人要成功就是要學習、成長,才能改變現有的結局,於是面對學習,只要時間允許,我總是每會必到,每到必會,並且落實將所學的用在生活和工作中。
但我不明白的是,為什麼可以像我這樣全然付出、做到的人並不多呢?為什麼越是在課程上信誓旦旦的人,越容易在離開課堂後陣亡呢?為什麼我雖然獲得了別人眼中的成功,但並沒有越來越快樂,只覺得壓力越來越大呢?
直到我聽見吳東翰老師分享的一句話:「成功就是你現在的位置」,我全明白了!外求一物是一物,內求一心是全部。過去我們運用的學習模式就是外求,也就是只換泳池,所以一旦遇見真正的緊急狀況時,人的本性還是會展露,不會游泳還是不會游泳,因為學習者抱持的心態是,現在他的不順利,全部都是因為外在環境造成的,所以他希望透過學習,趕快脫離目前的環境。
然而,當我們真正明白,成功就在現在的位置時,我們抱持的心態則是完全理解,現在的處境,只是反應自己的價值觀,所以也不用急著換工作,而是要練習在目前的工作中做到物超所值,那麼我們最渴望的結果,就會自然來到我們身邊,根本不需要外求。
當我領悟並且依法奉行照做時,我發現我成長和成功的速度,完全不亞於過去的模式,而且成功後的我,只有越來越輕鬆,而不是壓力越來越大。我非常非常喜歡這種模式,而且這樣的模式,是一般人、也就是賀比可以複製的成功,真心希望我所認識的朋友,也都能夠因為這套系統而成功。